top of page

从拾荒者到自动回收机器:浅谈中国的环保回收 1/2

by Keris

26 January 2024


在谈论可持续发展时,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话题,而当谈到废品回收时,我们或许感到更贴近生活一些。


当新闻和品牌宣传越来越多地谈论“可持续发展”和“环保回收”时,我们作为消费者和市场参与者,渴望探讨我们与环保回收之间的关联。



中国的回收历史是什么样的?

1.0时代:回收习惯初养成

曾经在弄堂街巷里,会时不时出现师傅一边骑着三轮车,车上堆叠着成捆的纸箱和压扁的塑料瓶们,偶尔还会有旧电视风扇空调这些大件,师傅一边手上或是摇着铃铛或是放着喇叭,用“叮叮叮”或是“回收:旧彩电、旧电脑、空调、洗衣机……♾️”的喇叭声音来提醒附近居民可以把家里的废品拿出来了,无论是家里用完废弃的纸箱、报纸书籍、花生油桶和调料塑料瓶、甚至是被更新迭代换掉的旧电视、冰箱等等废品。这些不仅是废品,同时也作为家中长辈们舍不得直接丢弃的物品,人们总想着给它们再找到最后一丝用途。而废品回收让它们都有了下一个去处,与此同时,居民会对等获得的是零星的金钱回报。


有些师傅则会定期定点到某些社区进行废品回收,这让附近的居民们慢慢习惯了定点集中地处理家中废品。


这是中国绝大多数老百姓熟悉的处理家中废品的方式。



2.0时代:环保回收习惯的转变

社会的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促使了生产型行业对于原材料需求的增长,消费市场对于丰富物资的消耗,都催生了垃圾分类与可回收的工作迫在眉睫。


1996年北京西城区开始率先实施垃圾分类试点,大乘巷小区成为全国第一个垃圾分类试点的社区。自2008年1月8日颁布禁塑令以遏制白色污染开始,中国的垃圾分类与可回收工作正式推向了全国。2019年7月1日起,上海正式普遍推行强制垃圾分类,这意味着垃圾分类正式被规范化及强制化。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各类新兴产业的崛起,废品回收不再仅限于街头师傅的专职工作,随着政府制定颁布相关法规与政策,品牌企业、机构组织、公益团体也加入到回收行业。



同期2019年,专业的回收企业开始进入终端消费者市场,例如爱回收等企业开始将回收机器放置到社区里,让居民自主回收。利用互联网技术的革新,这些设立在家门口的回收机器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了回收的过程。

  1. 设置在社区家门口,方便人们回收,增加回收的便利性。

  2. 累计回收重量的模式,让人们可以减少在家里囤积废弃物品,进行累计回收。

  3. 透明统一的计价,让居民清楚了解参与回收后,所将获得的报酬。

通过对于部分回收点的实际探访与对一些用户的了解后,我们发现虽然有不同类型的社区回收系统,例如:由政府主导的沪尚回收、互联网企业的回收机器等,我们发现这些回收机制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还有更加完善的空间:

  1. 容量限制与清理频率低:居民反馈常常自己拿着回收品到机器时,由于回收机器几乎满存了,居民只能做部分回收,剩余部分只能下次再进行回收。但常常发现隔了几天后,机器的容量依旧是满存状态。这逐渐让居民养成的回收习惯慢慢减退。

  2. 回收点分散:由于回收点并不是存在每一个小区或是每一个社区附近,常常会发生居民想回收,但家门口没有设置回收点,或是回收点在离家很远的地方。部分品牌在自己的店铺或是特定商场地方设立回收箱,这意味着用户需要首先存好该品牌可回收的产品,再特地带到指定地方进行回收,中间过程则会劝退很多用户。

  3. 回收机制缺乏吸引力:部分回收机器是以积分制,通过回收积分累计后,再进行物品兑换,这需要一个长期的累积后才能获得回报,或是兑换物品缺乏实用性,这些“非即时刺激“的机制会减少居民的回收频次。



2.5时代:环保回收系统逐渐成熟

让我们的目光再回到北京市西城区大乘巷小区,这个已经坚持垃圾分类27年的社区。经了解,目前大乘巷社区依旧保持着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让这里居民能坚持垃圾分类的原因有以下原因:

  • 垃圾桶数量多:每隔5-6米就有一组垃圾桶,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足量的垃圾桶方便居民随时进行垃圾投放与回收分类。

  • 统一垃圾袋:通过刷卡领取统一垃圾袋,乱丢垃圾会被追溯,规范分类垃圾则会被奖励积分。

  • 科技助力:除了传统分类垃圾桶,社区同步安装了智能分类的垃圾桶,居民每一次进行垃圾回收,则可以得到相应积分,这些积分可以用来兑换牙膏、肥皂、垃圾袋等生活必须品。


在强制推行垃圾分类的过程中,据了解部分大学将垃圾分类纳入了学分,虽然听起来似乎与学习本身毫无关系,但实际操作中,学生们表明因为“学分”驱使,自己开始注意并且进行垃圾分类,这种从“强行改变习惯的举措”不得不说是适合中国宝宝们的激励方式之一。



我们的观察与思考

基于观察与思考,浅显地汇总了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有以下3个主要影响消费者参与回收的因素:

便利性:

  • 消费者通常更愿意参与那些提供方便、易行的回收服务。

  • 如果回收过程繁琐或需要付出过多的努力,可能降低他们的积极性。

即时回报:

  • 在参与到废品回收的过程中,即时且实际的回报会激励消费者更多地并且更频繁地参与到回收中来。

  • 例如:金钱的回报、生活必须品的兑换、甚至对于学生给到学分奖励(虽然这显得很功利心,但确实在培养回收环保的习惯上,我们不得不承认即时且务实的回报最具有吸引力)。

社会赋予责任:

  • 当环保回收成为社会的重要关注点,从政府到个体都会正视关注这个问题。

  • 通过政府颁布的政策会让个人与企业团体有规可循。



培养环保回收的习惯任重而道远,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以塑料回收为例,根据公开数据,自2008年提出禁塑令,关注白色污染,至今短短14年的时间,2022年中国塑料可回收率高达31%左右,仅次于欧洲32%左右,日本的可回收率为22%,而美国仅有8%。政策推动回收事业的发展,这一重要性不言而喻。


品牌与企业可以基于以上几个方向进行思考与创新,来培养和激励消费者一同参与到环保回收的过程中来。


  • 提供便利的回收设施:主要集中在社区内、人群聚集的公共空间,例如体育场馆、地铁站、火车站、校园等提供方便的回收设施,使消费者能够轻松地进行回收。

  • 奖励计划:引入更有效的奖励计划,鼓励消费者参与回收。品牌可以提供积分、折扣券、礼品等即时且实用的奖励,使回收变得更有吸引力。

  • 助力社区回收与环保活动:品牌企业是独立的,而回收工作是需要协同一致的。通过与社区或是环保团体的协作,定期协助社区团体组织回收活动,如回收日、回收比赛等。通过活动形式,增加消费者的参与度和兴趣,帮助他们逐步培养回收习惯。

  • 教育与宣传:品牌企业可以通过品牌广告、社交媒体、宣传册等渠道向消费者传递回收的知识和信息,强调回收的环保价值和个人的积极影响。清晰而有趣的宣传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回收意识。

  • 提供简易指南:提供简易、易懂的回收指南,指导消费者正确分类和处理可回收物品,例如:当消费者购买使用产品时,品牌对于可回收的外包装进行说明与改造指南,指导消费者在使用品牌产品的同时还可以将可回收部分重新赋予它新的作用。

通过综合利用这些策略,品牌与企业可以逐步培养消费者的环保回收习惯,并建立起更加可持续的消费文化。


在下一篇文章(2/2)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中国的回收,分享一些政府赞助和商业品牌的实例。敬请关注,了解我们对可持续发展相关活动的看法!

9 views0 comments

Related Posts

See All
bottom of page